图: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来成为好公民,成为能给社会带来益处的人。
【大纪元2012年11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周行多伦多报导)加拿大公校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学生了解社会及培养服务社会的行为规范,希望学生进入社会后能成为好公民。
加拿大教育由省级政府负责,尽管各省的教育系统有很多差异,但他们的核心教育目标很接近。
由基督教智库机构Cardus所做的一项对比调查发现,原来被认为只关心个人或少数群体利益的宗教及非宗教私营学校,其毕业生对社会的关心程度不比公校的毕业生差。
公校重视学生公民意识
Cardus的报告称,加拿大各个公校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对经济有价值的参与者及贡献者,成为珍视民 主的有知识公民,参与社会及尽公民责任,有信心、负责心及自足的成年人,诚实、公正、讲道德的社会成员,为和平、多元化的社会做贡献,珍视继续教育及终生学习。
安省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 of Ontario)称,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发挥各自潜力,成为贡献社会的技能高、有知识、有爱心的公民。
反映在实际的教学大纲里,安省公校1至6年级学生有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课程,7至8年级有歷史及地理课程。大纲称,这两门课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及技能,以便将来能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以及相互依赖的世界成 为有知识的公民,能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
这种教育在9至12年级变成了社会科学及人类学,包括一般社会科学、家庭研究、哲学及世界宗教;还有原住民、加拿大及世界研究。
张先生的儿子在公校读小学,不时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社区募捐活动,比如为病痛医院等机构募捐善款。张先生说,儿子参加这些活动确实能培养出善心,也能培养与人打交道的礼貌等。
调查解开私校不关心社会误解
加拿大的私校,包括一般私校及有宗教背景的私校。Cardus新发表的这份调查报告称,毕业于私营天主教、福音派新教(evangelical Protestant)学校、无宗教背景的私校以及宗教家庭学校的学生,至少和公校毕业生同样关心及参与社会。
该调查包括了2,054名24岁至39岁的加拿大人,其中41%的受访者毕业于公校。报告称,研究考虑了受访者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及宗教背景,并使用有关省分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价毕业生的社会参与程度。结果发现,各种非政府学校毕业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比例,与公校毕业生相当,甚至更高。
这次的研究发现,私校毕业生与公校毕业生相比,对政治的参与程度相当或更高,其中非宗教性私校毕业生更觉得有义务参与选举;基督教背景的私校或有宗教背景的家庭学校毕业生对参与政治的感觉很高,但参与程度与公校毕业生相当,原因看起来是他们的宗教活动佔用了很多时间。天主教私校毕业生对政治的参与感与参与程度都低于公校毕业生,但原因不明。
基督教背景的私校及有宗教背景的家庭学校毕业生的环保意识比公校毕业生明显高,而非宗教性私校毕业生的环保意识更高。
========================
私校培养公民不含煳
这是加拿大首次做这样的综合性研究。Cardus资深研究员、研究总监彭宁斯(Ray Pennings)称,该研究帮助澄清了社会对非公校毕业生的一些误解,即认为私校只是为富人及宗教家庭的孩子设立的,教育学生参与及服务社会只能通过公校。
「当加拿大人谈到教育系统时,他们好像觉得政府资助的教育就是全部了,非政府资助的教育很弱小,只是为了个人的兴趣。」 彭宁斯对《大纪元》说,「做这项调查的起因是在一个私人教育会议上,那些教育机构想知道,他们提供的教育如何改变毕业生的生活,同时建立一个参照点,以利 于改善教育质量。」
私校可以自定教学大纲,但在如何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好公民方面一点也不含煳。成立于1961年的多伦多蒙特梭里(TMS)学校,学生从18个月 到高中12年级都有。校长Glenn Zederayko对《大纪元》说,在公民教育方面,学校不但有课堂教育,还给学生很多实践的机会。「我们希望学生能看到问题,并能採取行动去解决问题。」
理想的情况是,由学生去提请民众注意不公的事情,同时去筹集资金解决有关的问题。他说:「我们要求学生礼貌待人,用自己想得到的对待方式去对待他人。」
多伦多蒙特梭里学校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俱乐部,3至4年级可以参加「社区朋友」俱乐部,5至6年级有「改变」俱乐部,7年级以上有「社会公 义」及「环保」俱乐部。学校还鼓励学生自己创建项目,Zederayko说,2年前,3名该校学生去多米尼亚参与帮助当地一所学校的项目时,他们在母校的 学生、职员及家长中建立了支持,「使大家都感到好像自己也在参加他们的多米尼加之旅。」
============================
宗教学校毕业生凭良心服务社会
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来成为好公民,成为能给社会带来益处的人。Cardus的研究发现,有宗教背景的私校毕业生,给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的机会更高,私校与公校毕业生同样愿意在社区做义工。
该报告称,有来自福音派新教及宗教家庭学校的毕业生表示,主流文化对他们的信仰及价值持有敌意。「但他们继续参与主流文化并为之作出贡献。」
彭宁斯解释说,这是来自于对一系列声明选择「强烈同意」或「强烈不同意」的结果。「我的估计是,很多人感到敌意,是因为他们坚信其信仰决定其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理解,但主流文化对在公共场合表达信仰不以为然。」
他说,这种文化使得向邻居或同事讲你的宗教活动时,你有时会担心使人尴尬,或担心被人看小。
他们参与社区,做义工,向文化项目捐钱,「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做是对的,他们有一种责任感,要做一名负责任的社区成员。」 彭宁斯说,「他们遇到了一些压力,但是,他们对甚么是正确的那种感觉总是获胜。」
彭宁斯认为,这些私校毕业生能在社区表现那么好的原因是,私校重视社区及公众利益教育功不可没。他说:「与认为这些学校只重视狭窄的个人或其他兴趣的成见相反,数据清楚地显示,非政府学校的毕业生有公益心,能达到我们对教育所期望的社会目标。」
该研究报告称,占学生总数8%的非公校学生,同样具有公益心,并在为社会做出好的贡献,制定政策的人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在多伦多蒙特梭里学校,一名学生与一位同龄的原住民女孩合作,试图提起社会对原住民女孩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并促使政府作出改变。
Zederayko说:「在教学大纲里,我们将学生的行动结合在学习中,比如在学习环境时,学生就要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他说,通过学习参与,学生可以培养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他们意识到,无论专注于甚么工作,他们都可以带来变化。」
现在该校的一些学生正在准备一个在万圣节期间为食物银行募捐食物的计划。他们必须自己设计项目计划,联络同学,并说服学校管理职员支持他们的计划。
Zederayko说,所培养的这些技能,可以应用于他们将来的高等教育,或商业运作。另一方面,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会发现他们能分享才能,使整体更加强有力。「这通常就是在大学或工作场所遇到的情况。」
最令Zederayko满意的一个教学计划,是小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集思广益,设计如何为他们自己选择的慈善机构做推广及募捐善款。他说:「他们学习项目管理,并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他提到一个提倡节约水的项目,最后发展成为全校的行动,改变了人们用水的习惯,起到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结果是,他们培养了一种自我成就感,同样重要的是,一种感恩的心情。」 Zederayko说。
(责任编辑:岳怡)